6月28日,为庆祝建党97周年,碧桂园虞城县扶贫小组与刘店乡张庄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台风“温比亚”过境后,碧桂园扶贫小组在帮助贫困户抢收花生
碧桂园在虞城县启动“晨曦计划”帮扶贫困学子
碧桂园扶贫小组邀请专家为农民培训种植技术
碧桂园在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发展的绿色苗木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归欣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即将成真。
今年元旦,中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这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总攻令,也是向全社会发出的总动员令:脱贫攻坚,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积极参与,将见证历史变革,是人生之大幸;袖手旁观,将与千年伟业失之交臂,终生抱憾。
万山磅礴看主峰,众鸟飞腾看头雁。把扶贫提升为主业高度的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具体怎么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成立26年来,碧桂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累计在扶贫开发等公益领域投入超过42亿元,直接帮助近20万人脱贫,带动近200万人就业。
今年,为响应践行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战略,碧桂园决定把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明确提出“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开了民营企业之先河。在碧桂园结对帮扶的14县中,推进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及其他创新形式在内的“4+X”扶贫模式,惠及3747个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当脱贫攻坚的春潮涌动中原大地,碧桂园扶贫人来到了花木兰之乡——商丘市虞城县。碧桂园扶贫模式如何在广袤无垠的豫东平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帮助虞城父老乡亲脱贫摘帽,走向小康?近日,记者走进虞城县乡村,走近碧桂园扶贫小组和他们的扶贫事业。
1
坚持党建引领不忘初心为百姓
脱贫攻坚,党的领导是根本。
“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多年来,碧桂园集团党委坚定这一思路,通过筑牢党建基础,创新党员教育模式,积极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在扶贫工作中,碧桂园集团党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发挥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领导作用,助力贫困村激发党支部活力,将脱贫攻坚力量凝聚在鲜艳的党旗下。
今年6月28日,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文化广场上,风展党旗如画。
在虞城县委、虞城县机关工委、刘店乡党委、省直机关以及在众多村民们的见证下,由人民日报社、碧桂园虞城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指挥部和张庄村共建的党建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揭牌仪式后,碧桂园与省直机关代表们共同为张庄村党群活动中心赠送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笔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1000本书籍,并通过打造党建共建文化书屋和宣传栏等,充实村民们的文化生活。碧桂园在张庄村的扶贫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随后,一系列党建活动全面展开。
——6月底,碧桂园邀请虞城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孟威,为当地党员、贫困户举行了围绕建党97周年主题的党课,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历程,旨在通过培育“红色基因”,增强村民的内生脱贫动力。
——9月14日,碧桂园虞城县扶贫小组通过积极协调,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成功举办“张庄遇到张庄”党建活动。活动中,两个“张庄村”的党员干部话脱贫、谋发展,参观学习兰考县展览馆学习焦裕禄精神、考察蘑菇扶贫产业基地、扶贫车间、美丽乡村梦里张庄。
——10月份,为开展“党建引领+精神扶贫”,碧桂园扶贫小组联合当地志愿者,在虞城县寻找10位德高望重、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通过宣传引导、励志教育、典型宣传入手,进行思想扶贫,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
这其中,8月1日的一次走访活动,让所有人记忆深刻。
在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碧桂园虞城县扶贫小组集体到张庄村一个略显破旧的小屋,看望一个特殊的家庭。
老党员解邦凯,上世纪70年代入伍,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铄。战场上,他是一名勇敢的军人,生活上,也是一位坚强的爷爷:几年前,他的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改嫁,独自扛起抚养两个孙子孙女的重担。
一面墙上张贴的“三好学生”奖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解老孙子小权、孙女小怡小时候获得的,当时的他们成绩优秀,是班里前五名,被老师夸赞是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但家庭的变故,给两个幼小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成绩开始下滑,小权在初升高的考试中,因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虞城县一高,本有机会选择去读其他普通高中,但他最后选择了一所职业高中,理由是可以早点工作,回报爷爷。
看到这一幕,碧桂园虞城县扶贫负责人贾宇决定结对这两个孩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我要做的不只是捐款,更会注重对孩子心理的辅导,帮他们健康成长。这也算是对解老这位老党员的一种致敬。”贾宇告诉记者。
通过这些活动,扶贫小组的成员也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小组中有位90后小腾,是个地道的豫东南农家子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进了碧桂园这样的大企业,却又被派到农村扶贫,一开始心里确实接受不了。”但在一村一村的摸查中,一户一户的走访中,他逐渐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
今年7月份,贾宇带着扶贫小组其他队员一起,在最热的那几天,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以便针对性开展帮扶,回到住处,衣服上结了满满的一层盐;8月份,温比亚台风过后,有几位贫困户田地正处在洼地,花生受损。碧桂园扶贫小组全体出动,卷着裤腿下地,帮助贫困户抢收花生,现场收购450斤花生。
“脚上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真情。”小腾告诉记者,“现在我会说,此刻的我可能是自己最想看到的样子。”
2
夯实产业基础脱贫路上迈大步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离开产业谈扶贫,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多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一直是碧桂园的扶贫理念。
早在2010年,碧桂园就结合自身特点和产业优势,选定广东省英德市树山村作为“绿色产业扶贫”试点,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培训、先进管理经验等优质资源流入乡村。
碧桂园“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理念,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赞扬,也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其产业扶贫的一道圭臬。前不久,碧桂园在全国9省14县结对帮扶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行动,入选了人民日报“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论坛暨案例分享活动精准扶贫推荐案例。
时代与时俱进,“树山村模式”正在不断推陈出新。每选定一处扶贫点,碧桂园都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地域、生态、传统等地缘优势,推出“一村一品”。在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碧桂园就因地制宜,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扶贫模式,通过“土地租金+农户用工+分红”的方式助力村民增收。
碧桂园虞城扶贫小组负责人贾宇告诉记者,目前在张庄村的苗木基地共200亩,栽种金叶女贞16000株、红王子锦带11000株、黄金槐200株。截至9月底,苗木基地已累计用工500余人次,发放工资5万余元。
“苗木基地劳动强度不高,年龄较大的村民和贫困户也能参与,目前来基地务工的村民,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他说,该项目将惠及张庄及周边村贫困户。
“在苗木的种植上,我们完全是受益者。”一位刘庄村村民高兴地说。据介绍,虽然苗木种植利润较高,但因成本也不低,很少有贫困户种植。张庄的基地完全由碧桂园出资让附近村民种植,获得利润后进行分红,并且初期由碧桂园负责包销,带动村民走入市场。
与此同时,碧桂园虞城扶贫小组还有脱贫攻坚“组合拳”。
——发展庭院经济。针对虞城县未脱贫人口中有超过50%的年纪大、无劳动力且无资金的人口这一实际,发动贫困户利用自家庭院种植小型苗木或时花,由碧桂园提供种苗,贫困户进行日常管理,成苗后由公司收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能增加贫困户收入。
——推广农光互补项目。在利民镇,建设“阿特斯-碧桂园”农光互补新型种植项目,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地,因地制宜种植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
——引进凤凰优选。以社区零售为基础的凤凰优选,是碧桂园集团旗下社区生活服务品牌。目前在商丘已开设四家分店,计划再开设10-15家,推销虞城县优质农产品,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支持虞城县当地的税收工作。
——培育致富带头人。目前,扶贫小组已筛选出玫瑰花产品、红粘谷小米、惠楼山药、芍药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搭建产品销售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和企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进而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走向致富。
3
聚焦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主要靠教育。教育扶贫之路走了21年的碧桂园集团一直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知识改变命运”,在绿树成荫的国华纪念中学,西方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随处可见。即使是星期六,国华学子们依然扎在教室内,勤学苦读。
创办于2002年9月的国华纪念中学,是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如今,碧桂园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已播撒向全国各地。除了碧桂园慈善学校招生的教育资源向帮扶县倾斜,碧桂园虞城扶贫小组重点实施“千人助学工程”和“晨曦计划”,点面结合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做到“扶志”与“扶智”并举。
今年以来,碧桂园通过“入户走访+学校申报+教育局推荐+扶贫办审核”的方式,在虞城县筛选出1000名最需要帮扶的学生进行教育助学。目前,第一批493名因学致贫的学生已经筛选完毕,助学资金正在陆续发放。
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小陈言语里是藏不住的激动:“碧桂园的哥哥姐姐不但帮我解决了学费住宿费,还把我送到郑州,圆了我的大学梦。”
此外,碧桂园在虞城县还将开展“五个一”教育助学活动——公司高管每年结对一名贫困学生、参与一次捐款助学、进行一次家访、完成一个“微心愿”、每个月进行一次沟通交流。
今年6月,碧桂园河南区域公司在虞城县启动“晨曦计划”项目,主要针对虞城县家庭特别贫困的高一年级学生。每名晨曦学子除了可直接获得连续三年的生活资助之外,还有主题班会互动交流、心理辅导、冬夏令营等丰富多样的成才支持。目前,已有50名建档立卡贫困高中生获得资助。
关于“晨曦”这个名字,碧桂园河南区域负责人杨海波这样解释,社会的爱心力量是助推剂,温暖的公益力量必将唤起更多寒门学子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奋发向上,正如晨曦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绽放生命的华彩乐章。
他介绍,自2017年9月启动以来,全省已经有来自卢氏、新县、民权、兰考、平舆等12个贫困县的403位学子获得了“晨曦计划”的关爱。今年下半年,该项目的覆盖面将扩大到20个县,受益学生将达到916人。
4
突出就业扶贫授人以渔解贫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地的实践证明,促进就业是破解贫困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帮扶手段。
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今年以来,碧桂园在自身产业链梳理了上万个岗位提供给贫困户,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脱贫。
8月17日,为助力虞城县精准脱贫攻坚战,碧桂园河南区域举办了“碧桂园精准扶贫虞城县专场招聘会”,提供345个就业岗位,就业地点包括商丘、郑州在内的多个城市,为虞城县贫困群众送工作岗位到家门口,提高贫困户就业积极性。
当天,周边乡镇的贫困户共计200余人到场。“为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招聘会中各子公司还针对贫困户对岗位要求做了适当调整,对于条件适合的贫困户优先考虑,为其搭建一个平台,鼓励主动就业。”碧桂园虞城县扶贫小组成员王浩介绍。
对贫困户进行致富技能培训,是碧桂园推动就业扶贫的另一个抓手。2012年起,针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组织难度大的特点,碧桂园集团决定将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村子里,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为农民提供涵盖苗木种植、特色种养殖、农机操作、电商等多项技能的免费就业培训。
结合市场需求,碧桂园集团先后在广东、广西各地给村民提供免费的SSGF铝模技术、采茶技术、维修电工、养老护理、叉车、焊工技术、财务会计、家政育婴等能培训。除此之外,碧桂园还开展短期农业实用技术(砂糖橘、青花梨种植、鸡鸭鱼养殖)培训。
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在乡镇大受欢迎。
李老家乡是当地蔬菜种植大乡,包括茄子、辣椒、西红柿、花菜等,乡里有上千亩的蔬菜种植规模,但缺乏最新的专业种植技术,效益一直欠佳。
8月29日,碧桂园虞城县扶贫小组邀请省农科院以及河南农大的蔬菜领域相关教授前来授课,当天共有100多名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以及贫困户参加,上午在室内进行理论教学,下午到菜农的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指导,并对品类更新以及病虫害防止方面提供建议。村民老李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后种菜不怕卖不上好价钱了!”
田庙乡是果树种植大乡,有万亩梨园、千亩桃树苹果树,也因为技术原因,产量较低。9月30日,碧桂园虞城县扶贫小组邀请河南农大果树类教授前来讲授果树种植农业技术,上午讲授优质果树品类推荐,下午现场教学桃树枝修剪,柿子树园嫁接指导,以及病虫害防治。培训当天,贫困户、扶贫合作社负责人,以及种植大户到了200多人,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后期我们还会根据果树、蔬菜种植重要节点,持续进行农业技术支持,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贾宇表示。
采访将结束时,记者了解到,碧桂园近期扶贫又有新动作。作为人民日报社和碧桂园联合定点帮扶虞城县的项目之一,在谷熟镇柴王村的扶贫就业基地、贫困户安居工程目前已基本就绪。
记者在柴王村委会旁看到,6套安居工程周转房宽敞明亮,每一户都有一室一厅带厨卫的整洁小院,面积约65平方米。贾宇介绍,周转房主要解决当地贫困户尤其五保户老人的集中供养,同时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危房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危房改造方式,周转房不增加贫困户负担,居住环境较好、可循环利用,能有效解决贫困户特别是五保贫困户安居供养问题。
不远处的扶贫就业基地,两个车间和办公室、食堂等基本配套都已完工,能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一路走来,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一部碧桂园集团的发展史,正是一部有担当企业的扶贫史。
目前,碧桂园正发动全集团的产业力量、岗位资源和人才技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4+X”的创新扶贫模式,制订“三个寻找计划”(即“寻找一批致富带头人、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以动态“四库”(即“建档立卡数据库、产业项目资源库、就业岗位库、专家智库”)为支撑,助力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永续脱贫,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10-31 分类:国内
07-29 分类:科技
07-22 分类:科技
07-19 分类:国内
06-11 分类:国内
10-21 分类:体育
10-21 分类:体育
10-21 分类:体育
10-21 分类:财经
10-21 分类: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