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报纸刊文:开放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

  开放,是通往更加稳定可期的未来的必由之路。从本届G20峰会来看,开放与合作不但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更是中国的主动选择。

  习近平主席在本届G20峰会上的发言做出了判断:“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在如此形势下,作为主要经济体,中国的何种选择是负责任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主席用四点建议给出了中国的抉择:“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就是要本着改革精神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就是要继续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确保可持续发展;“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就是要携手后发国家一道互利共赢;“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就是要求同存异,开放,开放,再开放。总而言之,面对种种挑战,中国的态度与选择只有一条——拥抱世界,主动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因何种形势所迫,而是主动的、一贯的,因为它对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具有格外特殊的意义。对外开放不是一项孤立的国策,而是对内改革的助推器,是许多国内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所阐述的推进结构性改革,发展数字经济,建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这些面向未来的工作无一不需要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没有一项是可以关起门来自己完成的。唯有秉承包容开放的心态,求贤若渴,我们才可能抓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机遇,学习到世界最新的创新成果,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运用世界智慧,克服中国改革发展之难题。

  中国对外开放不但能帮助自己攻克发展瓶颈,也能助力世界减少发展赤字、跨越发展鸿沟。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动员更多资源,拉紧互联互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实现市场对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它的意义不仅是帮助经济欠发达国家搞基建、做项目、促投资,更重要的是,我国仍然有不少经济后进地区,“一带一路”同样能给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带来宝贵的开放与发展机会,这是不折不扣的共赢,而非中国单方面的输出。因此,中国的对外开放不输出债务和风险,只输出互利共赢的机会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中国对外开放对于改善营商环境、解决国内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等课题有实打实的作用,绝不只是说说而已。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削减制度性成本,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强民事司法保护和刑事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上述举措,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成为我国的营商环境高地。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之下,入华外商的质量层次将更高,其经营将更便利,所带来的先进制度与理念将为中国企业所借鉴学习。在大阪发声后,中国的开放实招马上跟上。7月30日起,外资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限制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6月30日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清单条目由48条减至40条。同日发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条目由45条减至37条。

  对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开放,同样有助于解决我国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在银主席此前提出的对外开放12条新举措中,取消了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的100亿总资产要求和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分行的2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取消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体现出以开放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含义。这可以增加中小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戏份”,使金融体系更适宜于服务中小企业。这种意在优化金融结构的对外开放,可以为本土机构提供学习范本,倒逼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外资机构一道共促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扩大开放、继续做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坚定推进者,这是我们通往更加稳定可期的未来的康庄大道。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拿出更多开放的实招、硬招,为国内发展与世界进步增添持续不断的动力。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