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校地协调发展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赵泽虎 侯兴祥 仲昭慧)近年来,淮阴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紧紧围绕地方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特色产业,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布局合理、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技术转移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平台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整体技术改造与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改革体制机制,开展校企对接。学校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相关制度文件,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和潜能,出台《淮阴工学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淮阴工学院专利管理暂行办法》《淮阴工学院协同共建与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积极开展“研发机构校园行”“校企产学研交流会”“企业家校园行”“科技局长校园行”“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加深了教师和企业对彼此需求的了解,为校企技术合作打造了良好的供需平台。
发挥省技术转移中心媒介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淮阴工学院联合技术转移中心2015年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建立。依托该中心,学校在淮安各县区设立12个技术转移分中心,在其他地市设立了10个技术转移分中心,实现了淮安各县区技术服务全覆盖和临近地市技术服务广覆盖。同时,该校联合技术转移中心与淮安市工商业联合会在淮安市行政审批中心共建技术服务窗口,及时接受企业技术需求,发布学校科技成果信息。如今,在该窗口推动下,该校蒋长兴副教授团队于2017年和江苏坤鼎鲜食有限公司签订了“生物催化技术对米饭品质与储运性能提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2017年获淮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陈静教授带领的二氨基二苯醚的合成与应用技术团队通过技术转移与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该技术使该公司实现利润8000万元。
发挥校企政桥梁与纽带作用,推进产学研合作。学校整合自身及企业的创新力量,全面启动实施社会服务“1111”工程(1名校领导挂钩1个县(区)、服务10家企业、争取100万元以上科研经费,助力淮安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当好政府推进工业发展的助手,在科技服务中助推淮安崛起。该校章慧教授创办的淮安网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四品一械(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远程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库房温湿度远程监测及控制系统。借助该平台,淮安市8个县区药监局已先后通过示范区(县)验收。该项目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淮安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作为先进案例被通报表扬。
搭建孵化平台,助力师生创新创业。依托淮安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入驻孵化项目近70个,先后成功孵化项目30个。其中,庞长根同学在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下创建了江苏慧世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6年获深圳高新投千余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融合海峡两岸高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鼓励两岸交流生共同开发文化创意项目。如今,淮安九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坊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业务。
发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提供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共建苏北发展研究院,将苏北发展研究院建成立足苏北,对当前和苏北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为江苏省委省政府振兴苏北、发展苏北战略实施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库。与淮安区合作,建立萧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经落成启用,为淮安地方文化产业繁荣提供了实验区。加强江苏省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建设、师生文化艺术工作室建设,提升淮安地方文化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为江苏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智慧。
10-31 分类:国内
07-29 分类:科技
07-22 分类:科技
07-19 分类:国内
06-11 分类:国内
10-21 分类:体育
10-21 分类:体育
10-21 分类:体育
10-21 分类:财经
10-21 分类: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