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试金石,逼出“最强”京东云

周末证监会重磅利好,下周股市这么走,短线个股、机会来了,速看>>

据说,神枪手都是被子弹喂出来的。

同理,想要成为名将,则需要经历足量的战争。

互联网世界中,越大规模的线上活动,就越像是一次技术人的阅兵演练。

截至目前,业内有两大“战争”是规模最大,并发洪峰最为“恐怖”考验:一个是春晚红包,另一个就是以双十一和618为代表的电商狂欢节。

在这些活动里,坐镇中军,担任将军角色的,便是“云计算”。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持续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了诸多互联网企业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负责企业在算力、响应速度、储存、并发、弹性扩容等方面的“脑力”工作。

在这场刚刚过去的狂欢节里,亿万级的订单量和单位时间内洪峰式的登录比例,以及高度复杂多样运营方式,堪称是云厂商的最强试金石。

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的重要堡垒,在过去的历次大考中,均承担着由京东零售带来的最为猛烈的“炮火”。

此外,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在“算力”上的足量支撑,京东云还进一步体现出了算法上的多元化,在“人、货、场”三大维度均展现出了效力的赋能,实现了全链路支撑。

在接下来的十年,云厂商将在中国经济的新基建赛道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每一个从业者都在盼望着,借助云厂商带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以激活包括自身在内的千行万业的生产力新增长。

京东云作为云厂商中的重要一员,其技术水准的真实情况,值得我们反复探寻。

01 京东云无处不在

“技术是锤子,场景是钉子。关键是互相的找寻。”

“空有一把好锤子,是没有意义的。”

说这话的,是京东科技基础技术群语音语言算法部的负责人,吴友政博士。

这句话后面还跟了一句,“整个(京东)平台上,是有很多好钉子的。”

诚然,作为自营占比更大的电商平台,京东集团需要在营销,到交易、仓储、配送乃至售后等消费互联网的各个环节布局发力。

相对应的,京东云也要随之应对更加多样的场景。

因此,在支撑京东商城的正常运转,发挥基础云的作用之外,京东云还在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京东金融等各条业务线上,全链路迎战京东618带来的技术大考。

比如在物流领域,依托京东云,京东已建成了30座亚洲一号覆盖全国重点城市,单仓日订单处理能力高达130万单,并建造70座不同层级的无人仓,依托覆盖全国的仓配物流体系,92%区县、83%乡镇已实现24小时达,达到了世界级商品管理水平。

相比传统物流业务更多采用的单机应用,京东物流基于物联网、云原生的技术构建了大型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更海量、更弹性扩容地发挥物流的履约及时性。

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的配送、分拣,大数据对于订单和路径的计算,京东物流还实现了批量化的前置处理,可以缩短整个时效。

许多人或许知道这个例子,早在2016年“618购物节”上,一个消费者买了一部手机,从下单到配送员敲响家门,一共只花了7分钟。

在消费者下单之前,京东已经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到这栋楼里有人可能会买这部手机,并将相关商品提前安置到区域站点。

而今年,这个速度已经缩短到了4分钟。

并且最终完成交付的快递员,已经变成了一台智能快递车。

在商品端,京东云也率先开展了C2M(用户直连制造)的新型商业形态,借助在零售端积累的数据、客户、渠道资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帮助上游制造企业深度洞察用户需求,将消费者和工厂直接对接,以需求驱动生产实现智能制造。

在2020年618期间,京东云与国内顶尖的电器生产厂商合作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全自动化、智能化的C2M反向定制冰箱,不仅上市周期缩短83%以上,并在6月上市的冰箱中销量第一。

可以看到,京东云除了在京东零售的信息流发挥着一如既往的作用之外,也同时深入到了物流,商品流,资金流等各个领域,为供应链系统的全面优化做出巨大支持。

而这种全链路的战略倾向,与当下全球经济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质量、改善服务、降低风险成为竞争的主要诉求。

单个企业在以上方面的改善空间越来越小,但供应链上下游及其配套企业在专业化基础上进行一体化合作,就可以释放巨大潜能。

因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02 云计算、AI、物联网相得益彰

京东云之所以能够深入到不同场景,在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这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密不可分。

去年3月,京东云与AI事业部正式将原京东云、京东人工智能、京东物联三个品牌进行了整合,达成了云计算、IoT、AI业务的技术统一。

经过这一变阵,京东云正式完成了组织架构的稳定化,并形成了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各类技术维度的混合型基础设施。

技术方面,2021年京东科技还进一步推出了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JDOS),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物理机、虚拟机等多种模态进行了统一。

并以此为基座,实现了复杂IT设施的全面调度,以技术中台的方式,支持着工作流、大数据、IDaaS、风控安全、物联网等多场景的开发及业务需求。

这是一种需求导向,场景优先的组织策略。

这样改组的好处在于,在后台技术中,各条业务线将本着“岗位需求”积极补位,互相配合,而在前台的用户感知上,将更加明确地为“功能”服务。

以“区块链-冷链溯源技术”为例。

此前,国内疫情已大体进入平稳控制阶段,但多地依然会有偶发性疫情,使得战备情况不能放松,全民进入了疫情常态化阶段。

在这些偶发事件中,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一大痛点,对此,京东云基于自身的防伪追溯技术,在2021年3月同京东物流一同打造“京东冷链溯源平台”。

在这套系统中,京东云通过一物一码的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了从生产到运输的全程冷链可查询、可追溯。

这背后,既要用到云计算的超强算力,更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强力支持。

在二者的配合下,平台目前已覆盖了生鲜果蔬、肉禽、海产等生鲜所有品类,服务近300个商家的超400万件生鲜商品。并且在不远的未来,还将实现国内各省市的溯源码互通,一码到底。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将无生命的物品开通“身份证”,实现全程可追溯,是“更懂物”的存在,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则是对深幽复杂的人性的洞察,为了“更懂人”在孜孜以求。

具体到此次618中,我们看到AI技术在智能凑单,单量预测,智能补货,智能推荐等功能中的大量应用。

在这些功能的背后,京东云推出的人工智能NeuHub开放平台,作为AI赋能的策源地,618期间累计调用量将超1630亿次,标志着京东618已经成为京东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实践战场。

总体而言,在面向技术赋能,全产业供应链优化的历史任务中,京东云凭借着区块链技术,在物的一端伸出了敏锐触角,建立起了虚拟的信息技术与现实商品之间的联结桥梁;

同时凭借着AI赋能,在人的一端进一步探寻,在需求挖掘,商品预测等生产力的解放中持续研究;

而这一切所需要用到的算力支援,则由云计算来统一赋能。

三者协同配合,相得益彰,只为解决整个商业进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的,场景化的,现实问题。

03 星星之火

近两年,许多专精于研发的AI企业,逐渐开始意识到“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业内讨论的重点也开始从纯粹的技术交流,转向AI技术商业化的场景探寻。

以2019年的某次论坛为例,会上,一位行业大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AI技术兑现的三大标准:

分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能够规模化和可推广的对应产品”以及“可通过统计数据去说明应用的成效。”

对某些后发且过于依靠研发驱动的AI企业来说,“落地场景”已经成了钳制其进一步探寻的重大短板。

反观京东,得益于其场景的丰富性和交互的超大量级,在当下就可以完美满足“真实案例”、“规模化”以及“数据验证”这三大标准。

以智能写作赛道为例。

在京东,此前有大量的买手达人来进行商品描述的写作。然而,百万级的SKU商品,尤其是在京东618期间,如何大规模地生产,对这些达人来说颇具挑战性。

这便给AI提供了绝佳的练兵场,如今,京东云基于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图谱技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模拟,开发了针对商品营销内容的智能写作服务,并且在众多场景得以应用。

相比于专业写手,AI创作1000个百字描述文案,只需要5分钟,而电商达人则需要不眠不休工作50个小时。

除了效率上的绝对碾压,在质量上AI写作也同样是毫不逊色。

数据显示,在图文内容营销上,智能写作产品撰写的导购素材是于人工撰写内容点击转化率的1.4倍,大量的用户用实际行动表明:AI的写作内容更能吸引用户点击并购买商品。

同样的技术原理下,京东云的机器还可以生成一首诗歌、一张图片、一曲音乐、一段语音。而这样的技术,绝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描述写作”这一细分场景。

在过去,京东集团的供应链覆盖,更多是在营销、仓储、配送等后半段发挥作用。

而以智能语音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则意味着京东有可能通过与上游产业的合作,触达创意、设计、制造等环节,进而达成产业互联网的突破。

除了“达人写作”之外,我们在此次京东618中,还看到了许多其他的科技应用。

比如“虚拟数字人”的导购,这背后,是自然语言理解、3D美术、光学捕捉、视频驱动多维技术进行组合;

比如以图片搜索的方式触达不易描述的商品的“拍照购”,这背后,是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基于PVANET物体检测模型及针对性的优化,是基于SENet和Hierarchical Ranking Loss的商品主体相似性Embedding技术;

再比如“物流智能外呼”,采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多轮语音交互,无需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可完成大件商品配送预约、安装维修上门服务预约、安装维修服务满意度回访业务;

......

而这些应用背后的技术,终将成为星星之火,为中国经济的升级之路,乃至中小企业的数智化征途,提供坚实动力。

1970年,一名充满慈悲的修女给NASA写信,她不明白,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资源在渺远的太空上。

NASA的回信中,有这样一段令人触动的话:

“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人类需要挑战。

对京东云而言,618是大考,但更是阶梯。

END

 点个在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琦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