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通胀并非近忧 毋需担心资金面收紧

上周三,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比外界预期的更为“鹰派”,全球市场剧烈震动。

国内市场最显著的连带反应,是人民币汇率的表现。16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离岸价格从6.39一路上行,三个交易日贬值接近1000点。这个结果显示,央行此前频频吹风“要警惕美元反弹风险”的判断是正确的。上周如果还有机构押注人民币单边升值,毫无疑问会损失惨重。

但从本周开始,由于美联储政策基调已经明牌,汇率问题的不确定性已大大下降。在美联储给出全球通胀将会上行、经济复苏可能令超常规政策更早退出这个判断后,我们在决策上更重要的议题,已经是国内下半年的信用环境大框架该如何定调了。

在这个问题上,当下市场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下半年面临的通胀压力整体要比上半年小,现有的政策组合稳定延续问题不大。一些研究甚至还指出,要当心下半年因经济周期转换出现总需求下滑的风险,如有必要政策还需定向加码以防止通缩。

为什么下半年通胀的风险会比上半年小?从美联储的反应来看,虽然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是事实,但仍存两点争议:一是在主要经济体政策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胀能否长期持续依然是个未知数。二是因为政策周期不完全同步,不同的经济体是否需要同步跟随美联储以应对通胀也值得斟酌。

从全球其他国家的反应来看,大部分经济体事实上将准备做在了前面。今年以来,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央行均有加息举措,主要目标是平抑大宗商品快速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而在上周,随美元指数走高,多个品类的商品指数出现暴跌,美联储的“鹰派”声明反而有助于缓解这些国家央行面临的压力。

回到国内,我们的准备也有不少,且是“总量”和“结构”两手抓。去年5月份开始,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有节奏地陆续退出,此后有关部委还陆续收紧了房地产、城投融资等领域的融资口径,提前平抑这些领域可能出现的扩张冲动。不久前公布的今年5月份社融数据更显示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336亿元,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主动收缩防范风险的意图更加明显。

央行行长易纲不久前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其实也点出了我们在因对通胀问题上的政策空间。易纲当时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今年我国CPI走势前低后高,全年的CPI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他同时还强调,由于外部的疫情形势、经济回升、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等都有不确定性,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

所谓“不可掉以轻心”,落实到日常操作上就是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本态度不会改变。而事实上,不仅操作上口径不变,预期管理上也不会变。针对部分市场人士此前对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的担忧,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20日更是撰文予以驳斥,强调“没有根据的所谓流动性预测可以休矣”。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