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医成长看中国数字化医疗之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简称医联体)列为2021年医改重点工作。

  《任务》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完善县域医共体引导政策”“推进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以及“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等任务。

  2017年以来,医联体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部分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但仍有几个关键问题有待破解:

  如何进一步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减轻大医院压力,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落地分级诊疗?

  如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释放商保活力,为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搭建多元化的支付保障体系?

  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发挥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形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责任医疗体系?

  随着互联网医疗和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深人,由数字化平台赋能的互联网医联体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事实上,早在2017年国家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时,就要求医联体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经过4年多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与医联体建设已经融为一体,并以互联网医联体的形式在医改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与医联体建设最初的交集在哪里?以怎样的形式融合发展?未来的想象空间是什么?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将时间拨回到2015年。

  乌镇启航: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获批成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吸引众多“互联网+”项目落地。

  作为试验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探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揭牌,并被大会主旨报告称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缩影”。

  同年12月10日,时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为杭州的黄女士开出第一张在线复诊处方。不到两天,黄女士便收到快递员送来的处方药品。

  这在线就医的一小步,成为数字医疗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互联网医院打破医院围墙,开创了在线处方、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等融合创新的先河,使医疗全流程中的医疗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闭环成为可能。换言之,互联网医院为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前期探索。

  另一方面,由于突破了医疗机构审批条例、处方条例、医生执业限制,互联网医院带来的冲击是爆炸性的。行业从怀疑,到审视,到拥胞,再到趋之若鹜,用了足足5年多的时间。

 

  (乌镇互联网医院)

  曾为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的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或许没有因为参与创办科大讯飞而被铭记,但却作为互联网医院的缔造者在医疗健康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多年前他预言的“每家医院都希望拥有互联网医院”也正在逐渐成真。

  但廖杰远没有预料到,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按下快进键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2020年年初,为了纾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减少医院内聚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医疗。很多人因此首次尝试“云看病”。互联网医疗在撑起守护生命健康“空中屏障”的同时,也被冲上了风口。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超过1100家,成为新时期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的“必选项”。对于进入深水区的医改来说,以互联网医院为支点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也从当初的锦上添花变成了雪中送炭。

  郏县落地:沉下去,根扎到泥土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一大短板在基层。在互联网医院实现一系列突破创新之后,廖杰远选择将互联网医疗服务沉下去,落地在中国广袤的农村。

  2017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与微医达成“互联网+健康平顶山”战略协议,以郏县作为试点,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和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智能分级诊疗体系。

  微医自主研发的“流动医院”,以“车、包、站”(包括云巡诊车、云巡诊包、医卫工作站)的新型组合形式,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为基层群众提供家医签约和医疗健康服务。

  一辆云巡诊车可协助完成7大类53小项检查检验项目,提供100种疾病标准化诊疗方案,相当于将一家二级医院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也让当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居民健康数据可即时同步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直接向上级医院发起远程会诊申请。

  “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扎根泥土的互联网医疗使“村头接诊,云端看病”成为现实。“郏县模式”在2018年获得国务院深改组专报推广。2019年10月,平顶山市政府与微医升级合作内容,进一步打造平顶山市健共体。

  2020年,郏县全县健康管理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3.5%,重点人群家医签约率同比增长6.3%,履约率同比增长7.5%,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增长3.08%。全县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初的12.14%,增至目前的25.8%。郏县还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2019年,廖杰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微医将继续在数字健康领域探索,一方面运用新技术,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便捷、高效地下沉到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加大投入,结合各地实际,打造互联网基层医联体,帮助更多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0年年底,微医流动医院服务已覆盖我国12个省份69个县的2800万人口。互联网医院正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泰安生根:小切口大改革,慢病不慢治

  数据显示,慢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慢性大病医保支出占比高、增长快,医保基金运行压力大,以及群众看病吃药难等一系列痛点堵点问题。在此背景下,行业内不乏慢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却始终未能切入核心环节。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慢病管理创新服务。这是微医依托互联网医院打造互联网慢病医联体的首次落地实践,也是城市医保部门直接购买数字慢病管理的模式创新。

  该模式涉及慢病管理线上线下全流程,形成慢病管理防、诊、治、管、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为患者提供慢病复诊、购药、报销、数据管理,以及数字化干预处置等服务,并通过数字化、规范化的全流程管理,强化了医保监管和控费。

  “泰安模式”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形成了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的多方共赢局面,成为数字慢病管理创新服务的样板。仅1年时间,当地慢病患者单次人均就诊时间就从2-3小时减至30分钟,单次处方金额较2019年下降12.7%。

  去年6月18日,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慢病管理创新服务现场会召开,全省各市医保局主要负责人齐聚泰安。山东省医保局局长张宁波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总结推广泰安慢病管理创新经验,全面推进“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互联网慢病医联体正在济南、德州、潍坊等地快速落地,服务当地慢病患者。

  济南发展:构建居民数字健康画像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存在支付方单一的问题。作为医疗服务最主要的支付方,基本医保覆盖中国超过95%的人口。

  “目前,医保部门正在全力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以便更好地契合医疗服务的内在规律。这对群众的健康管理非常有价值。”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医保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未来,供方、需方、医保支付方将共同对患者健康负责。这一做法将在典型地区先行先试,再在更大范围推广。

  山东省是人口超过1亿人的大省,如何发挥医保杠杆作用,调动各个产业资源共同重塑医、养、保、健流程,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020年4月25日,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作为平台主要发起方和运营方,平台上线当天,微医就在济南开出了互联网医院医保电子结算单,打通了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全流程。

  以医保支付为驱动,平台构建了“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并率先在济南开展医保支付改革、医保智能监管、医保便民惠民等尝试和探索。

  微医研发的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事前提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核的全流程监管,从单纯管制向监督、管理、服务相结合转变,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提升了当地医保基金的运转效率。

  数字医疗带给医保、商保等支付方巨大价值。以医保智能监控系统以及全方位数字医疗服务为抓手,平台逐步为医保统筹区的参保人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健康画像。

 

  (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为参保人建立数字健康画像)

  数字健康画像一方面赋能医疗服务供给方,基于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掌握,医生可以更好地诊疗,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干预策略;另一方面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

  同时,数字健康画像有效解决了商保面临的投保人健康数据缺失,投保后健康管理配套资源与服务不足,理赔流程复杂等问题。经过用户授权或申请,商保机构可以基于居民数字健康画像,开发定制化、高性价比的健康保险产品,并配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用户健康水平。例如,微医推出的区域性健康保险产品“齐鲁保”为医保参保居民提供额外商业健康险,缓解基本医保支出压力,同时也减轻患者负担,形成""医保商保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格局,推动保险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

  天津成型:“四朵云”塑造新健康责任制

  数字技术实现了供给侧、需求侧以及支付方之间的“超链接”。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经验之后,数字医疗服务模式开始挑战综合医疗服务场景。2020年1月6日,天津市与微医集团签署《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共建数字健共体等合作意向。

  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在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中,互联网医院首次在地方改革中担任牵头方。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由天津微医总医院(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互联网紧密型医联体。

  该医联体通过落地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实现管理统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服务同质,创建贯穿居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健康维护体系,切实提升居民健康指标,减少医保支出。

  从模式创新角度来说,天津的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可视为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的升级版。从医保支付改革的角度来说,该模式实现了支付方以确定成本为健康结果买单。

  在这个健康维护体系中,医疗机构运行模式正在逐渐改变,重新确立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健康结果为导向,以结余留用为激励,构建全新的责任机制。这为“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提供了现实范本。

  具体来说,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基于数字化引擎平台,规范管理路径,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智能化的慢病管理服务。以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在依托互联网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内,该健共体探索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根据医疗健康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数字化慢病管理与新型健康责任机制的合力下,入组患者的各项健康指标得到持续改善。以紧密型医联体内的天津市黄河医院为例,依据今年2-6月的管理效果统计,建档入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达标率提升了14%,规范管理率较本地区平均水平提升了15%。

  近期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摆在了重点工作的位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在采访时表示,三明医改已经进入3.0阶段。在1.0阶段,以药品耗材治理为突破口,治混乱、堵浪费,克服了“以挣钱为中心”的顽疾;在2.0阶段,通过建章程、立制度,让医疗回归“以治病为中心”的正轨;在3.0阶段,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微医在天津的探索和实践,与三明医改3.0阶段的目标和方向不谋而合。对此,詹积富表示:“由互联网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建立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核心,以慢病管理为抓手的健康责任制,就是三明医改3.0阶段的目标,相关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成效值得关注。”

  在日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评价:“微医在天津的实践是对数字医疗创新的积极探索。”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也将数字医疗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机遇当前,数字健康未来可期

  从最初被人“看不懂”,到抢干苦活累活被人“看不起”,再到形成服务闭环后迅速铺开,微医已在互联网医疗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十年有余。

  十年弹指一挥间,无数行业被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数字医疗尤显“顽固”。这恰恰要求探索者具备雄心与恒心。

  针对痛点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增进整体福利,是所有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志向。在这些从业者和探索者里,微医的“互联网”和“医疗”双重基因,令其把脉行业发展方向更加精准,尝试也更加大胆:

  创办互联网医院广泛连接医疗资源,形成互联网医联体与实体医疗机构协同共生,构建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数字医疗的进阶之路越走越宽。

  潮起潮落,有人在水面上看浪花,而微医选择沉在水底感受水流的方向。回望来路,从基层到地市,从省会城市到直辖市,微医的实践证明,依托互联网医院构建的区域数字医疗模式具备强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仅体现在横向的可复制性上,也体现在纵向的成长性上。持续的政策利好、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市场需求的释放,都将给已被验证的模式,带来进一步跃迁的机遇。

  数字健康未来可期。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