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旅怕缺氧?做足功课不恐“高”!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2日电(江丽波 衣晓峰)眼下,正值漫长的暑伏季,天气闷热难耐,让人直呼受不了。同时,又赶上大中小学的暑期档,于是人们开始举家出游,选择深山、海岛、森林、草场、乡村等地避暑纳凉,休息放松。而青藏高原因为雄浑壮阔、远离尘嚣,甚至带有一种神秘奇幻的色彩,更让众多的背包客为之向往,也自然成了许多家庭首选的打卡消夏的胜地。

  事先做足“功课”很必要

  因此,经常听到朋友圈里说的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一生中至少要亲历一次西藏之旅啊!”但问题来了,到了这个被视为“地球之冠”的地方,事先不用做些”功课”吗?比如,遇到高原反应怎么办?随身应该携带什么药物?重返平原“醉氧”的难题咋解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高压氧与神经修复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常委、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高压氧科主任李英从专业角度为大家上了一堂“科普课”。

  李英主任介绍说,青藏高原的大气特点就是低气压、低氧、温差大、风速猛和紫外线强。尤其是越高的地区,气体就越稀薄,氧分就越少。以拉萨、狮泉河和那曲为例,通过高度与气压的关系进行换算,这三地海拔平均高度分别为3649米、4278米和4507米,含氧量分别为平原地区的64%、59%和56%。如此严苛的大气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冲击可想而知。包括以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为主的急性高原病,以及高原心脏病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慢性高原病,均会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不可不防。

  对于旅行者来说,最常见的就是急性高原反应。李英医生指出,初次登上海拔3000米或更高的地区,大多数人都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即便是迅速地进入高原,也会被高原反应“撞晕头”,让人快则一二十分钟,慢则数小时后,即会遭遇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反应迟钝等异常状况,晚上入睡困难,失眠或多梦。部分人口唇发绀,血压波动。通常在入藏的第一二天,身体不适表现明显,但之后可逐渐适应,一周后恢复如初。也有少数人的健康急剧变差,逐步演变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两种“水肿”要高度警惕

  李主任解释,生活在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人,冷丁“空降”到海拔四五千米高的藏区,在高度悬殊的落差下,极易在一两天内被“拖垮”。常见的诱因主要有缺氧、疲劳、寒冷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而剧烈的活动还能诱发出肺水肿,先是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后是呼吸困难,咳嗽逐渐加重,伴随紫绀、胸痛、咳白色或粉红色痰沫,不能平卧睡觉,只能端坐呼吸,听诊肺部有痰鸣音和湿罗音,心率加快,胸部X线检查能见到肺野有不对称絮状、片状模糊阴影,即可诊断为高原肺水肿。

  在到达高原后显现出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实质上也是轻度脑水肿的体现,但一般只有明显的神经精神异常时,才可确定为高原脑水肿。李英主任介绍说,在过劳或者精神过度紧张的因素诱使下,先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如剧烈头痛、频繁恶心呕吐,继而病情加重,逐渐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以至昏迷。此外,缺氧还会引起心率加快,以及缺氧对心脏的直接影响,高原心脏病或加重原有的心脏病,临床也十分常见。不仅如此,高原低氧、低气压对神经机能的损伤,还造成了睡眠结构的改变,表现为总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睡眠表浅,片断状睡眠,夜间呼吸窘迫。

  相比较内地人罹患的急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是指移居青藏长期生活者及少数世居者,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缺氧的适应能力,最终酿成了慢性高原病,包括肝功肾功的改变、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高原心脏病等;同时对人的视觉、听觉、感觉、记忆、注意力和思维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这个角度看,高原环境的“负能量”不可小觑,作用于人体全身多系统、多脏器,不可以掉以轻心。

  高压氧,助力健康的“加油站”

  那么,对于即将奔赴青藏的旅行者来说,怎样既能玩的开心,又能保护好自我“呼吸”,有效预防、应对高原反应和高原病呢?李英主任建议说,行囊中要储备些增加血氧饱和度及激素类、预防感冒类药物,如高山红景天片剂、银杏叶提取物、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布洛芬等,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一个方便可行的办法,就是高压氧治疗。我国利用高压氧技术防治高原反应、高原病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阶段,进高压氧舱呼吸纯氧,已成为频繁往返于高原与平原人群全程健康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全程包括到高原前的预防,抵达高原后改善乏氧状态,以及纠正长期在高原生活、返回平原后“醉氧”的过程。

  李主任指出,高压氧预适应可激活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升机体机能,增强机体应对高原反应的能力。通常在离开平原地区前3-5天,进入高压氧舱进行“氧疗”,每天1次为宜。而无论是高原反应,还是急性或慢性高原病,高压氧的疗效都是肯定的。临床观察表明,高压氧可快速增加机体氧含量,帮助机体组织消除“水患”,有效缓解脑水肿、肺水肿;还能减慢心率,保护心功,纠正神经功能紊乱,助益睡眠。尤其对于重症、反复发作性、顽固性高原病,高压氧更有其独到的优势。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返回到平原,经历了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情境改变,会在短期形成一系列的不适感,如疲倦、无力、嗜睡、胸闷、腹泻,有的走起路来头重脚轻,像喝醉了酒一样。换句话解释,当人们从高原重返平原地带,使自身机体对高原的生理适应成为过去,“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就会使上述症状逐渐解脱或消退。这一变化就是所谓 “脱适应”。在这个困难阶段,每天进高压氧舱吸点纯氧,有助于加快“脱适应”进程,重新在平原大地上“站稳脚跟”。(完)

  李英主任简介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现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高压氧与神经修复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市高压氧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从事高压氧临床专业25年。擅长急危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及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曾多次参加并组织全省了群体中毒事故、应急事件的抢救工作。积极开拓高压氧医学适应症的研究工作。善于使用高压氧辅助治疗脑血管病、突发性耳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疾病,以及脑外伤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撰写多篇专业论文,并在国家级杂志和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积极致力于高压氧知识的普及工作,撰写科普文章在多家媒体发表。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